贵州教师为山里残疾女童自费建“一人校舍”:
(原标题:师者|贵州教师为山里残疾女童自费建“一人校舍”:扶智扶志)
贵州遵义市务川县沙坝村申家堡组位于连绵山脉的深处,从县城开车往返一趟要2个多小时,拐过几百道弯。但在半山腰上,有一处崭新的“校舍”,周六的清晨会缓缓升起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打响上课的铃声。
这是55岁的阚南忠为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的申晓燕单独建立的“学校”,只有一个老师、一个学生。 2018年5月后的每个周末,他结束县城教学和工作任务后,都会驱车去给申晓燕单独授课。
阚南忠是务川县都濡中心学校的党委书记,申晓燕一家人皆为重度残疾。阚南忠自2016年第一次接触到申家人后,就开始对申家两姐妹进行义务帮扶。
“我想最早三年级,最迟四年级的时候,送她到镇上的学校读书,带她走出山去,这是我的初心。”阚南忠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他希望通过教育扶贫,改变这个贫困家庭的命运。
阚南忠(后排右一)和申家一家(前排三人)合影 。 本文图片均为受访者提供
为一个深山里的小儿麻痹症孩子建“学校”
阚南忠与申晓燕的故事,源于2016年秋天,务川县开始针对学生里的贫困户建立“一生一档”,阚南忠成为务川县沙坝村申家堡组学生申晓容的扶智扶志辅导教师。这,被阚南忠称为“一场美丽的相遇”。
当时正在读四年级的申晓容,身处一个特殊的贫困家庭,父亲患有先天小儿麻痹症,生活不能自理;母亲身高不足1米,只能依靠双拐行走;6岁的妹妹申晓燕因先天小儿麻痹症,仅靠着木凳来挪动;而申晓容自己的眼睛高度近视,一边读书一边想着照顾家人,成绩常常排在班级的末尾。
沙坝村村委会负责人告诉澎湃新闻,申家是村上条件最为困难的家庭,父母要依赖两个孩子的照顾,而全家人的收入来源只有村里每月几百元的低保或亲友救济,“娃娃们都可怜得很。”
第一次见到申晓容一家,阚南忠心里也难受了很久,“一家人住的房子破破烂烂,不像是人住的地方,看得特别心酸。”当时阚南忠就开始筹划对申家人的帮扶方案,一边协调当地村委会对申晓容家进行危房改造,一边带着申晓容跑了多家医院去配制眼镜,但因是先天近视,配眼镜并不能达到效果,阚南忠就和班主任协调,先把申晓容的座位调换到第一排。
“但处于这样的家庭,阴郁的心情总是笼罩在孩子心头。”意识到申晓容的特殊情况后,阚南忠每次去家访,总是会给姐妹俩带来一些零食、衣物和学习用品,每逢节假日,还会带申晓容到周边景区玩耍散心。在帮扶不到半年的时间里,申晓容的成绩就提升到了班级的前五名,这让阚南忠由衷地高兴,“我就感觉整个孩子的气质都改变了”。
在2017年的一次家访中,当阚南忠带着姐姐申晓容返回学校时,时年6岁的妹妹申晓燕突然哭了。“当时她哭个不停,喊着也想去上学,姐妹俩哭成一团,旁边的爸妈也跟着哭,看得我太揪心了。”阚南忠决定对妹妹进行义务帮扶。
但申晓燕身高仅有60厘米,又无法行走,到三十公里外的小学读书谁来照顾呢?阚南忠告诉澎湃新闻,当时想的是给她买一些书和本子来家里教她,但后来才知道,她是想像姐姐一样,能去学校读书。
通过一番深思熟虑,阚南忠决定为这个孩子建一所“学校”。
2018年5月,阚南忠以自己的工资凑的2万多块钱作为修建基金,开始找人在申晓燕家旁的空地上施工建校。
都说贵州的山路十八弯,游客眼里的山路风景成了阚南忠心中的难题。当时村里的公路尚未修建好,建筑材料要靠人力背到山上的空地。最难的是教室门前的五星红旗旗杆,从外面运到村里时,“因为山路转弯太厉害了,小车转弯时旗杆太长转不过来,就不能用车运。”阚南忠在城里请了一个工人,步行8个多小时,将组装好的旗杆背到了“学校”门前。
修建“学校”前后历时3个多月,从一间稳固的教室,到一块黑板、几个书架、一根旗杆,还有专为申晓燕设计的课桌椅,一个完整的“学校”被复制到了申晓燕眼前。
问及为什么一定要在学校竖立一根旗杆,阚南忠说:“有学校的地方就一定要有旗杆和五星红旗,这是一个标志和信念。”
2018年9月,“学校”举办了第一次升旗仪式,7岁的申晓燕聆听着国歌,满怀憧憬地期待着自己的读书生涯。
阚南忠给申晓燕上课。
往返60公里的坚持
作为务川县都濡中心学校的党委书记,每周一到周五,阚南忠不仅要上6节课,还要负责学校的党建工作、后勤总务,晚上去给贫困户的子女上两节辅导课。“给晓燕上课就只能放在周末和国家法定节假日。”
周六早晨,阚南忠会驱车走过30公里的盘山公路,历时一个多小时,到达这所山村里的特殊“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后就开始一天的课程。22点左右,阚南忠开车回家,第二天一早再赶回“学校”。一往一返60多公里,阚南忠一个人坚持了一年多。
今年9月,“学校”准时开学,阚南忠制定了“三步学习法”,“第一是我每个周末过去辅导,第二是用电子复读机学习,第三是她自己复习。”申晓燕虽然身体不便,但对学习却格外用心,“现在拼音都已经念得很准了。”
除了对申晓燕进行课程辅导,阚南忠还组织人员对她母亲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培训。“她妈妈原来是不会做饭的,就找人给她培训,培训好了后,她就能照顾家里人。”阚南忠告诉澎湃新闻,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解决了他们的部分生活问题。
“因为父母生活无法自理,两个孩子都觉得不能离开家庭,因为这个姐姐还考虑过放弃读书。而我的初心,是能带两个孩子走出山去。”阚南忠说,自己没有学过英语,无法教授申晓燕英语课程,他想最早三年级、最迟四年级的时候,能将申晓燕送到镇上去读书,而解决家庭生活问题,则是解决了两个孩子的后顾之忧。
申晓燕
目前申晓燕刚刚就读二年级,阚南忠把学校的试卷带给她去做,她能拿到90分左右的成绩。看到申晓燕对学习的努力,阚南忠已经为她默默规划好了未来读书方案:“我会自己出资给她在学校旁边租好房子,并且联系学校设计好上下课路线和一楼的班级。”怕申晓燕在学校会受到同学的非议和歧视,阚南忠甚至计划提前两个月对学校每个班的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让申晓燕入读后能正常融入校园环境。
距离第一次见到申家姐妹,转眼已是三年,经过阚南忠的辅助,姐姐申晓容已经成功被当地的城关中学录取,她告诉澎湃新闻:“现在成绩挺好的,能考上班级的前三名,年段大概300名左右。”
申晓容说,在她遇见阚南忠前,感觉自己人生几乎没有了希望,“我们那个地方实在是太穷了,家里条件又特别差,我觉得自己没办法继续读书了。所以一家人都很感激阚老师能帮助我们。”在未来的规划里,申晓容希望在学习上继续努力,冲进年段前100名,考上当地最好的高中,“报答阚老师对我们的辅导和帮助。”
回顾三年以来的帮扶经历,阚南忠表示从未感到辛苦和后悔,“我自己就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初中毕业就没钱上学了,当过农民、做过小工,对于贫困家庭孩子对学习的渴望太理解了。”
但现年55岁的阚南忠,有着二十多年的痛风,还有三高,开车到山上,他要把车停在路边,缓二十多分钟才能继续活动。妻子最初也不理解他,后来开始陪伴他一起往返申家堡组。
对于自己的身体和精力,阚南忠说:“我也没想那么多,就坚持到底,对两姐妹进行教育脱贫,这是我的初心。”
责任编辑:潘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