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到“珈”:香港学生武大上学记
原标题:从家到“珈”:香港学生武大上学记
“武汉比想象中的热。武汉大学的校园很美很大,大到会迷路。”在武大校园初见19岁的戴锦丰时,他正身着迷彩,青春洋溢。其实,作为香港学生,他本可以不参加军训。他说,主动参加军训,就是想锻炼一下自己,标记新的一段求学经历。
为何选择来内地,到武汉大学?
作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大一新生,虽然第一次专业课都还没有上,戴锦丰的回答却十分坚定而自信:内地风土人情差异比较大,之前去过西藏、云南,也来过湖北。上大学就应该在外面闯一闯、看一看,开阔自己的视野。武汉大学经管专业很强,大学四年有无限可能性,毕业后在大城市更能找到立足之地,更能留得住。
2001年出生的香港学生简怡,本来也主动参加了军训。可能是因为武汉天气太过炎热,不曾想军训第一天她便中了暑。在室友全程陪同去校医院就诊后,她就没再参加军训,而是改为每天去听国情讲座。
“上午是中国近代史,下午有入学教育、情感疏导、校史等。在国情课上,老师讲授了很多新东西,特别是不少细节,见人见事,这是我之前看书没有了解到的,感觉收获很多。”简怡说。
武汉大学港澳台事务办公室副主任彭国晖介绍,学校对港澳台新生开设国情教育的课程,组织国情教育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访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业,让他们在增长知识才干的同时,加深对内地的了解,增进国家认同感。在武汉,黄鹤楼、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湖北省博物馆、八七会议会址、市民之家等,是港澳台新生国情参观的重要去处。
武汉大学学生工作处副处长李勤介绍,考虑到香港学生先前在学习制度方面与内地存在一些区别,为帮助香港新生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学校还组织开办学习方法训练营、读书经验分享会等。
8月27日,武汉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三学生陈海智和近200名港澳台新生作了交流。他以一个港澳台新生“过来人”的经历,围绕学习计划、英语分班、考研深造、如何更快融入等方面为他们答疑解惑,现场的问答环节十分活跃。
陈海智说,武汉大学“珞珈英才计划”、国际推广与文化交流协会,为港澳台学生学习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在交流会上,他还特地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了他今年一次难忘的实习经历。
今年暑假,陈海智到广州南沙自贸区实习了一个半月。在南方(南沙)国际产能和技术合作中心对外交流部的岗位上,他参与组织了好几场活动,到大使馆参访,帮助南沙企业做“走出去”的策划方案。
陈海智说,“创汇谷”粤港澳青年文创社区、中国南沙国际仲裁中心……这些让他看到了大融合,看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
谈起未来的打算,陈海智信心满满地说:“准备在内地考研,以后就在内地发展,将来去粤港澳大湾区。那里经济发展快、选择机会多、就业平台大,对港澳台提供的东西很优厚。”
武汉大学招生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香港学生有两个渠道进入武大求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地区及台湾地区学生入学考试,香港中学文凭考试。
记者了解到,目前武汉大学港澳台在校本科生超过500人,其中在校香港本科生171人,分布在25个院系,专业以经济学、新闻、计算机、法律、医学居多。
多年来,武汉大学积极探索尊重学生特点、符合学校实际的港澳台学生管理模式。对港澳台学生,武汉大学坚持趋同化管理,让每一个学生公平享受教育资源。在生活上强调一视同仁、适当照顾,学习上提同等要求,毕业学分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要求同内地学生是一致的。
为了增加港澳台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国历史和中国国情的了解,港澳台学生还要必修选修一定学分的相关课程。此外,武大还发挥法学研究优势,邀请专家学者为港澳台学生开设专门课程,如“一国两制”与中国法治建设。
“你好,欢迎到‘珈’。”在今年武汉大学的开学季,漫步珞珈山,一句问候语直抵心田。(夏静 张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