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在外:灾害防治意识不能少 拉紧安全这根“
原标题:请收下这份留学安全指南!
对那些迈出国门奔赴千万里之外辛苦求学的学子们来说,两个重要的事一是学习,二是安全。若要细分这两者,安全还应居于学业之上,毕竟,身体的健康与安全才是成就一切事业的基础。
留学生们在奔赴留学目的地之前,分散在祖国的各个角落,他们有的或许来自中国内陆省份,头二十年人生没见过大海更不知台风;或许家乡板块平稳,只闻地震之名不晓地动山摇之威;或许家乡一年有四个月天寒地冻,没见过任何热带传染病??正如洛夫克拉夫特所说,“未知”往往才会导致最大的恐惧,在离家之前,储备好防灾减灾知识,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才能让我们在实地遇灾时有所应对,减少恐慌。
地震灾害不可预测
防震措施应牢记在心
地震是一种世界性多发灾害。以日本为例,作为地震多发国家,日本8级以上地震约15年发生一次,7~8级地震1~2年发生一次,7级以下地震更是每年数不胜数。自有记载以来,日本已发生过8次伤亡人数过万的大地震,关东大地震、阪神大地震的惊人破坏力至今仍深深存留于日本民众的脑海中。
自汶川地震发生后,我国对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更加重视,不过,由于这种灾害在日常生活中发生频率较低,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可能会忽视预防和准备工作。更因为现有科技目前只能在地震发生后发出警示,不能准确预测地震,留学生如若前往环太平洋地震带沿线国家如日本、美国、新西兰等国留学,“防震减灾”要牢记在心。
当留学生来到留学所在国后,不管是在学校住宿还是自己租赁公寓,首先,要熟悉居住环境,并记牢所处建筑物的各个出口和逃生通道的方位,以免在灾害发生时延误宝贵的逃生时间;其次,合理放置家用电器和体积较大的生活用品,如收纳盒、旅行箱等,做到“重在下,轻在上”,易碎的装饰品如挂件、相框等物尽量固定,避免房屋摇晃时坠落;堆积不用的杂物要及时清理,让出门口、楼道;家中可常备应急物品箱,储备饮用水、压缩饼干、手电筒等物资,灾害发生时,这些物资可帮助你等待救援。
如果不幸被困于楼房内,应就近躲避,尽可能躲在结实、狭窄且有支撑构造的地方,降低重心,护住头部,防止坠落物体造成二次伤害;此外,由于地震后经常发生易燃气体(如天然气、煤气)泄露,不可采用明火照明,以防导致火灾。
地震除直接造成房屋坍塌、人员伤亡外,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据统计,环太平洋国家每年遭受的海啸次数占到全世界的80%,日本则是其中受灾最严重的国家,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发生的海啸可占到环太平洋地区海啸的60%。
海啸也是地震带来的另一灾害,多由海底地震引发,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可做到提前预警,太平洋沿岸国家如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都有较为完善的海啸预警系统。留学生如前往海边度假观光,一定要注意当地海啸预警,并在潮汐反常涨落、海水突然退潮露出大片沙滩时尽快向远离海岸的方向撤离。俗语说“小心驶得万年船”,发现海水异常征兆,宁可减少游览时间,也不要用逃生时机来求得侥幸。
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已建成相当完善的地震应对和宣传教育系统,美国联邦应急管理署要求各级学校必须进行地震防灾教育,日本各行各业经常举行地震逃生演习。在地震多发国家,留学生能接触到更为深入的防灾知识和技能培训,《留学》杂志也建议广大留学生们,积极参与校园地震逃生演习活动,学习防震知识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台风、飓风气象灾害来袭
关注预警提前防灾
每年夏天,新闻头条总免不了与台风相关的消息。“利奇马”刚走,“罗莎”“白鹿”便紧随其后,造访西太平洋国家和地区。强台风、超强台风时常造成大规模破坏,是一种每年固定发生、较为频繁的气象灾害,有必要做好与其长期“斗争”的心理准备。
台风和飓风都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的气旋,区别只在于发生地点不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强热带气旋被称为台风;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被称为飓风。
面对此种灾害,留学生应注意,台风移动路线比较有规律,气象部门通常会在登陆前夕发布相关预警,要注意收听并做好准备,提前安排好自己的上课或出游时间,提前准备好食品和饮用水,在台风登陆期间尽可能待在室内,避免在路途中因大风暴雨天气遇?险。
如果大风来袭时恰好身处室外,要远离大型广告牌、脚手架等高空设施,注意高空坠物;尽可能避免在河边、桥上等易落水的地点行走,由于水中可能有断裂电线漏电,平地涉水也要注意安全;台风天时雷击和暴雨可能造成高压电线短路放电,转移时要特别注?意。
在室内躲避台风时,要关紧门窗,如果有条件可用胶带“米”字形粘贴玻璃窗,避免狂风击碎玻璃。加固容易被风吹动的搭建物(如阳台装饰等),检查屋内电路、天然气管道是否安全。
旅途在外
勿因怕麻烦耽误治疗
相比于肉眼可见的各类地质、气象灾害,传染病以其隐蔽性和持久性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安全的一大杀手。初次来到留学国家的中国学生,可能对当地易感传染病症状不熟悉,缺少防治意识,得病后往往拖延耽误最佳治疗时机;或是由于不了解目的国医疗系统,“怕麻烦”而不前往医疗机构治疗,显然,这并不利于留学生在国外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防治传染病,疫苗先行。目前出国留学的同学需要随身携带国际旅行健康检查证明书和疫苗接种或预防措施国际证书两份证件,我国各地的国际旅行健康中心可提供全面的体检及疫苗接种服务,学生可以根据学校寄送的疫苗注射表格进行注射。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传染病尚未研发出针对性疫苗,如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常年流行的疟疾、登革热等,在澳大利亚、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高发地带,留学生前往以上国家和地区应格外注?意。
很多传染病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在境外学习和出行时要做好蚊虫防治工作,及时清理住宿环境内的垃圾、污水,使用蚊帐和其他防蚊工具防蚊灭蚊,暑期出行携带长衣长裤以在植被茂密地区保护自己。
由于传染病通常有一定的潜伏期,感染后不会马上发病,经过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症状,因此,在外旅游或短途旅行后如出现咳嗽、发烧、头痛等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的外出旅行史,以便医生对症下药。
《留学》杂志建议广大留学生们,在入学之初就要认真了解所在学校及所处城市的医疗保健系统,明确就医流程(包括所需证件、费用、保险适用范畴等),确保自己在遇到急病、重病时能找到可寻求帮助的人,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与野生动物保持安全距离
初次来到陌生的地区和国家,令留学生们感到最新奇的可能就是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朋友”。由于国内人口密度较大,从小生活在城市的学生们大多很少有机会见到已被人类侵吞了栖息地的动物们,但像澳大利亚这样生态环境相对原始的国家,在部分偏远地区如堪培拉等地居住的留学生,外出时便很容易接触到各类野生动物。
遇到陌生的动物,好奇心自然少不了,不过,与野生动物“打交道”还要时刻保有安全意识。
首先,很多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都制定了详尽的动物福利保护法律,不仅针对野生动物,对当地家养宠物的安全规范也十分详细,虐待、遗弃宠物在这些国家都是违法行为。留学生如想在国外饲养宠物,就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不要因一时心血来潮选择宠物,更不要随意弃养、恶待它们。
澳大利亚动物福利法则从家禽、家畜、宠物、水生动物、野生动物到动物饲养、动物展示、动物运输、使用动物工作、制造动物产品、动物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即便是澳洲随处可见的各种鸟类如鹦鹉、信鸽,或者家庭饲养的鱼类、猫狗等宠物,无论有意无意,一旦伤害它们,便很可能触犯当地法?律。
如果在家中发现老鼠、大型蜘蛛、蛇类等动物,留学生可尽快拨打当地动物防治部门电话,避免被有毒动物咬伤;如不慎被蜘蛛或毒蛇咬伤,要马上联系医疗机构治疗。不要因为好奇而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
此外,许多水生动物的毒性非常猛烈,且因为水中情况难以察觉,前往澳洲等地的海滩游览时,要尽量选择人多、官方设立的景区,下水游泳时注意安全,不要远离海岸,以防被水母或其他有毒水生动物蜇伤造成危险,或受伤后难以及时返回。
出国留学,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首先要提升安全意识,重视生活中的细节问题,方能做到有备无患,面对危险时沉着处理,让家中亲人放心,也使求学之路更加顺?利。
本文原载于《留学》杂志,2019年第17期(总第134期),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润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