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上私校 学习方面适应什么?
除了语言的因素,中英两国的教育体系相差巨大,国内的教育总是集中在考试成绩上,三天一小测,五天一大考,毕其功于一役,为的就是在关键时刻出成绩,犹如北京奥运会,高考状元就如同奥运会为国争光的明星一般,又有谁关心那些出不了成绩的运动员的出路呢?中国学生不仅在学校刻苦用功,在家里更有父母教诲不敢有丝毫大意,即使在周日也要参加各种辅导班,近期在网站看新闻,众多的课外辅导教育机构都跃跃欲试追随学而思登陆美国纳斯达克,在商家的眼里,“现金牛”源源不断,在学生的眼里,就是苦海无涯,只企盼着大考后的回头上岸。
而英国注重平时的作业,每次的作业成绩也纳入到学科成绩中,不像国内考试那样一锤定音。另外所设置的课程比较多,学习内容都是泛而广,感到课程设置之多,应该在英国进行减负才对,不过难度倒不是太大,大多浅尝辄止,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主,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果学生感兴趣,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能交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报告;一般学生倒也不太费劲儿就能取得及格,但要得到优等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总的来说还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为主。
大多数中国学生数学很好,小留学生也不例外。老师根据他的水平,专门给他布置一些高难度的作业,然后给他一对一的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项,自信倍增,学习热情越发高涨,逐渐对数学产生极大地学习兴趣,即使在逛商店时,都迷恋于那些与自身年龄不相匹配的趣味练习册,竟是一本利用数字编码的密码游戏,可想而知这对于一个12岁的少年来说有多大的吸引力。音乐课也是如此,小留学生自小就上各式各样的兴趣班,而钢琴课则度过了他整个的童年。在小升初的压力下,考级及获得什么奖则成了功利性的目的,使得孩子慢慢失去了兴趣,径自放弃了。但到了英国,钢琴弹奏连声得到老师的赞扬和鼓励,现在自是不须扬鞭自奋蹄,结果音乐课成绩斐然。因此,学习兴趣是依靠自己的天赋、旁人的鼓励以及勤奋的练习激发而成的。
而其他课程就惨不忍睹,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宗教、法语等课程小留学生以前没有学过,语言的阻碍自然也是一大因素。除此之外,学习方法也是一个需要适应的问题,小留学生在上地理课有个实地考察项目,要求学生在参观完一处古迹后,首先要对古迹以及周边环境进行逐项打分,然后利用网络查找古迹的有关信息,在回答老师各种问题后,最后写出这个古迹及环境的评估报告,并要求阐述自己的结论。完成这个作业对于这个十二岁的孩子来讲有些抽象,在逐字研究完报告要求后,更是无从下手,尽管第一次面对这种挑战,浑身劲头十足。在反复利用谷歌和百度搜索、中英文多次转换后,所得到的信息已经把可怜的人折腾得昏头涨脑,遂凭着自己的片段记忆,胡乱评判了一番,连他自己都觉得太离谱。而我在仔细读完这个作业要求后,帮助他分析评分的标准,什么是论点,什么是论据,告诉他网上什么信息是有价值的,帮他回想老师都问了哪些问题后,小留学生恍然大悟,又开始信心满满,热情高涨地重新写了一遍。连我也对这个作业感到叹服,从孩子对环境的个人观察,到公开信息的查找对比,到老师对孩子的指导,最后让孩子写出带有分析结论的报告,实证研究的方法论从小就得到培养,联想到自己当年在英国读MBA写报告也是这么个大致过程。
在看到小留学生成绩单各科成绩都另有个努力分数,经过询问得知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踊跃程度。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问答式教学可以说是最普遍的教学方式,一般都安排在老师讲完课之后,可以说是任何课程任何讲演都必有的环节。中国学生由于文化、性格因素一般是保持沉默,该知道的老师都已经讲了,也做好了笔记,还问些什么呢?不能要求老师再讲一遍吧;而老师则认为学生根本没有集中精力学习,在问答环节毫无主动性,犹如一潭死水,不知道出现了什么问题,当然是努力程度不够了,这可真冤枉了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现在问及小留学生对英国学习方法的看法,回答就是做游戏,心中不免惴惴,不知道费尽心血万里迢迢来英国上学,他的家长听到此答复不知作何评价。
本文转载自《中国Daddy》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李璇 责任编辑:朱紫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