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福建省工作动
2018年,河北工业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本任务,面向京津冀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聚焦“世界一流学科”(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认真谋划、扎实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总体情况
(一)总体建设进展
学校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委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做好“双一流”建设顶层设计,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各项工作。
大力实施“元光学者”计划,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2018年,围绕“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各方向,引进包括“青千”、“优青”在内的国内外高水平中青年人才70余名名,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一流本科教育。2018年,面向“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建设了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启动了4个新工科专业试点班, 3个专业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定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全面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和课程建设,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着力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2018年,“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主要支撑学科承担和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次承担了军委装发部的国防重点实验室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立项数量较2017年大幅增长;正式启动“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获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电工产品可靠性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并新增6个省级科研平台;与富士康集团合作共建“机器人与智能建造产业研究院”,与河北建投、华菱公司、长征公司联手,建设“汽车重卡先进技术研究院”,成功助力LNG重卡项目落地河北省邢台市;建立厅校会商机制,与河北省科技厅签署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书(2018-2020)》;学校在特殊环境机器人、绿色化工与节能环保技术、高端材料制备技术、智慧康养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成为区域装备制造、石油化工、钢铁、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等产业的重要技术支撑。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持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2018年,学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共建“河北工业大学-亚利桑那工业学院”,已通过教育部组织的答辩;获批与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联合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合作办学项目;新增与美国加州大学等9个国家的10余所大学的学生交流项目29个;与奥地利共建的“虚拟现实可视计算研究院”被联合国授予“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服务网络”联络员称号。
2018年,支撑“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建设的工程学、材料科学等3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前1%。
(二)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1、年度目标完成情况
根据学校《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2017年-2018年建设进度安排是:在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一流本科教育,加强新工科专业建设,初步完成新的本科专业(专业方向)设置;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加强重点科技平台和团队建设,建设3-4个重点科技平台,与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深层次合作关系;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实施科研分类评价制度。
2018年,学校坚持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聚焦阶段重点任务,扎实推进“双一流”建设各项工作,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建设目标,成效显着。
2、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
2018年,在国家、河北省和天津市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资金到位及时,资金预算执行良好。
学校严格按照国家、河北省、天津市和学校的有关规定对“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资金进行使用及管理。建设资金主要用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费、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文化建设、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
(三)突出优势特色、优化学科布局、加强学科交叉融合等情况
学校瞄准河北省建设“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推动装备制造业成为全省第一主导产业的实际需要,瞄准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的实际需要,发挥学校电气、机械、材料、控制等工科优势,以“先进设计理论与方法”为引领,以“先进材料设计与制备”为支撑,以“智能感知与控制”为保障,以“先进装备系统集成”为目标,集中力量建设“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努力将其建成引领区域先进装备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和人才支撑。
学校积极优化调整学科结构,通过加强学科群建设和交叉学科科研平台建设,引导组建跨学科团队,强化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学校规划实施“1+1+X”学科建设总体布局,第一个“1”是全力推进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序列的“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建设;第二个“1”是重点加强“绿色化工与节能环保”学科群建设;“X”是着力加强“智慧基础设施工程与技术”等多个特色学科群建设。学校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努力实现合理布局、梯次推进、分步发展、协同提高的学科建设格局。
二、各项工作开展状况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学校把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双一流”建设的中心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工学并举”办学特色进一步彰显。
优化人才培养规模结构。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着力加强新工科建设,围绕“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新建了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专业,并加快建设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智能电网等新工科专业;稳步提高研究生规模,加大硕博连读学生比例,持续提升研究生生源质量。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实施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和名师引领工程,落实“一核三环”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开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互动式思政课教学改革;依托“雨课堂”、“翻转课堂”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健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与保定天威集团等多家企业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积极推进省市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基地建设,不断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
促进科教融合科研育人。构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协同发展机制,促进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实施本科生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计划,将毕业设计周期扩展到整个专业学习阶段,提升科研育人水平;2018年“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主要支撑学科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参赛13900余人次,省级及以上获奖1500余人次,其中获国家级奖项近500人次。
建设一流本科。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积极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围绕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了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获批2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启动了4个新工科专业试点班,通信工程等3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全面修订了2019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推进一流课程建设;推动数字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引入“领先网络课程平台”,优化升级本科生专业基础实验室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智能制造为龙头,开展多学科、全链条信息化实践教学;实行优秀教材“预资助”制度,出版 “十三五”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规划教材,荣获“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形成“三个课堂协同育人”工作新格局。
打造卓越而有灵魂的研究生教育。优化研究生招生结构,大力提升硕博连读学生比例,持续改善研究生生源质量;实行依托项目的科教融合育人,立项实施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研究项目,全面实施论文“双盲审”制度,并荣获“2018年度IEEE 电磁兼容最佳学生论文奖”、“APEMC杰出青年科学家奖”;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深化导师遴选、聘用及考核改革,努力构建“四有”导师队伍,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创新创业学院,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新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10余个,学校 “创E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入驻创客团队和注册成立公司近百家;学校在高校团学创业促进工作指数100强榜单中位列第41名,在“双一流”高校团学创业教育工作指数50强中位列第37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显着提高。
培养高精尖急缺人才,服务国家重点行业和领域。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在特种环境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组建新工科试点班、卓越工程师班等特色培养班,大力培养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学校“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与实施工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年度为中船重工、航天五院等重点行业企业培养创新工程师近500人。2018年,大批“世界一流学科”覆盖专业毕业生到先进装备制造业、信息通讯产业、能源产业等国家重点行业或领域单位就业。
(二)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紧紧抓住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这项基础性工作,加强人才引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 “四有”教师队伍和学科团队,教师队伍素质显着提升。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出台《河北工业大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方案》,严把选聘考核晋升政治素质关,实施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表彰“突出贡献、默默奉献”的双献之星,大力培树教师典型,培育优良师德师风。
改革完善人才引育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及领军人物 的作用,加强学科团队和梯队建设。大力实施“元光学者”计划,健全学校、学院、学科三个层面的人才引育工作机制,在“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各方向汇聚起了以学术带头人为领军、杰出人才为骨干,以优秀青年人才为支撑,结构合理的学科团队和梯队。积极发挥学科带头人及领军人物的引领作用。
支持教师职业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立教师分类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鼓励各系列教师立足本岗充分发挥作用;加强思政队伍建设,开展辅导员职业技能和培训大赛,开展“三走进一引领”专项工作,着力提升思政队伍水平;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开展系统的教师岗前培养、入职培训,开展教师师德和技能竞赛,组织“工作坊”、午餐沙龙等多种形式的跨学科教师交流活动,激发教师积极性创造性;选派青年教师赴国外先进高校进行教学研修,大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培育中青年力量,支持青年人才蓬勃生长。加大海外引才力度,从牛津大学、布朗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等众多国外高水平院校引进大批优秀青年博士,学校在教学科研启动配套经费、国家基金项目申报、生活住房补贴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
(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学校把握“立地冲高”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强化产教融合,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在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加强基础研究,促进应用研究。以关键工程技术问题为牵引,加强基础支撑学科建设,新建了“数学研究院”等基础学科平台,提高基础研究水平;2018年,“先进装备工程与技术”学科群主要支撑学科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重点项目,自然基金项目立项数量较2017年大幅增长;并首次承担了军委装发部的国防重点实验室项目;正式启动建设“省部共建电工装备可靠性与智能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新增6个省级科研平台,特殊环境机器人、绿色化工与节能环保技术、高端材料制备技术等领域的应用研究水平持续提升。
提高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果。构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地方研究院制度体系,明确了各类机构和人员的责任分工,确定研发团队激励机制;学校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被科技部列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在全国多省份建有多个技术转移分中心;与天津市北辰区政府合作,建设了“科技成果超市”;首批签约入驻教育部“潼湖·大学创新园”,荣获“第九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
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协同创新。以校企、校地共建特色产业研究院为主要抓手,与富士康集团合作共建“机器人与智能建造产业研究院”,与河北建投、华菱公司、长征公司联手,建设“汽车重卡先进技术研究院”,成功助力LNG重卡项目落地河北省邢台市;成立了“河北工业大学(张北)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工业大学冀南工业技术研究院”、 “河北建投工大研究规划院”,与泰华集团合作成立了“泰华智能装备研究院”,重点开展特殊环境机器人、健康护理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先进电工装备等技术与系统开发,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的先进装备产业技术研发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获批电工产品可靠性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与北京工业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携手加快建设“京津冀智能装备技术与系统协同创新中心”;与河北省科技厅协同建立厅校会商机制,签署实施《科技创新战略合作协议书(2018-2020)》。
深化科研组织和科研机制改革创新。加强科研工作统筹规划,发挥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合力,围绕产业链,构建“基础创新-技术创新-创新成果推广-创新产业孵化”的科技创新链;制定完善交叉学科科研平台和二级单位科研成效评价规章制度,加强跨学科协同创新,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和实际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
加强智库建设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学校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大学智库,排名进入前50名,联合出版《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7)—率先突破与京津冀协同发展》蓝皮书;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雄安新区创新生态系统构建机制与路径研究》,助力雄安新区创新生态构建。
(四)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学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百余年办学传统,提升学校文化内涵和品位,发挥文化育人作用,以文化引领凝聚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
弘扬“勤慎公忠”校训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慎公忠”校训精神是学校百余年办学历程的基本遵循,意在向善,重在践行,塑造工大人百年“报国魂”。学校深入挖掘校训精神的内涵,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学校研究提出:“勤者,辛勤劳动,刻苦钻研;慎者,精心作业,精心操作;公者,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忠者,热爱祖国,敬业尽职”,体现了其新时代内涵,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互通共融,一脉相承,在广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中发挥鲜明的导向和指引作用。
传承创新“工学并举”办学特色,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工学并举”是学校的鲜明办学特色,1903年学校首任总办周学熙提出“工艺非学不兴、学非工艺不显”,奠定了“工学并举”办学特色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产教融合,赋予“工学并举”以“理论与实践、办学与兴工、立校与报国”的新时代内涵。学校进一步彰显“工学并举”办学特色,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强化实践育人、文化育人。依托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等平台,开展多学科、全链条信息化实践教学;组建“寒暑假”集中社会实践团队赴全国26个省500余个县镇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荣获多项国家级荣誉,40余支社会实践团队和百余名师生荣获省级表彰;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团,对张家口赤城县推进精准扶贫;开展校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人工程,将参观学习校史馆作为新入职职工、入学新生入校的第一课教育;开展学校建校115周年优秀师生表彰、高雅艺术进校园、大学生艺术展演等系列活动;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推动国家级非遗工作室落户学校,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育人氛围。
(五)国际合作交流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努力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层次与水平,学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和国际影响力逐年提高。
积极拓展与国际高水平大学、顶尖科研机构的实质性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办学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为加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校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共建“河北工业大学-亚利桑那工业学院”;获批与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联合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合作办学项目;与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达成共建法国巴黎高等计算机学院亚洲分校的初步意向;获批河北省“引智工作站”和“引才引智示范基地”。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与奥地利虚拟现实可视计算研究中心签署合作协议共建虚拟现实可视计算研究院,被联合国授予“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服务网络”联络员称号;成功举办第二十届TRIZ国际学术会议(AI TRIZCON2018-II)、第三届交通基础设施与材料国际会议(ICTIM2018)等多场国际学术会议;国际电磁场计算学会(ICS)等国际高水平学术机构中国联络处挂靠我校,多位教授在国际知名期刊任主编、编委,有效提升了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提升国际化办学的层次与水平。新增与美国加州大学、荷兰奈梅亨大学、英国斯特林大学等10余所大学的联合培养、学生互换、学分互认等学生交流项目;与佛罗里达国际大学联合开展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合作办学项目次年开始招生;联合培养工作已实现本、硕、博全覆盖,学历留学生规模逐年扩大,国际师资力量持续增强。
三、制度建设
(一)组织领导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学校党委全面领导学校各项工作,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认真贯彻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切实做到把方向过硬,管大局过硬,做决策过硬,保落实过硬。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和出台了系列学院党委、师生党支部规章制度,党建工作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大力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开展“五好党支部”创建活动和“两优一先”评比表彰活动,开展创最佳党日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开展高校党建“双创”工作,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全校各级党组织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健全“双一流”建设管理制度等内部领导体制。学校成立了“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领导小组对“双一流”建设重点工作进行规划部署、指导协调、督察考核,领导小组组长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共同担任;办公室人员由主要职能部门、相关学院负责人组成,负责各项建设工作的组织安排和落地实施。在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学校研究编制了“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方案”,细化了具体建设项目和改革任务,明确了工作责任体系。为保证建设方案的顺利实施,学校定期召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调度会,汇报建设进展、分析存在问题,研讨解决对策,提出改进意见。
完善现代大学制度,构建社会参与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修订了“河北工业大学章程”、“河北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加强理事会建设,构建广泛的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世界一流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借助省市部共建平台、校友会平台和产学研合作平台,积极争取多方资源投入;深化资源配置机制改革,提高资源统筹管理使用水平,建立绩效导向的资源投入调配机制。
(二)考核评价机制
坚决克服“五唯”顽瘴痼疾,建立体现特色一流、符合内涵式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自我考核与评价机制。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学科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作为学科评价的关键;把一流本科教育建设作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础任务,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课堂质量、教学效果、教学项目、教学成果、教学管理等七个维度,系统评价本科生培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把国际化办学作为加快“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途径;将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将教师教书育人的效果、学生评价、实际学术贡献和影响力作为教师考核及职称评聘的主要内容;根据建设绩效自评结果,动态优化调整学科结构和建设重点;冷静看待、科学分析国内外各类大学和学科排名,重在根据各种评价结果分析查找学校学科建设中的不足和短板,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
四、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学校“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学科高水平人才队伍特别是优秀青年人才队伍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建设的需要;二是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开展“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资金还比较紧张。
学校将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双一流”建设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大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力度,切实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从学院管理模式和考核制度入手,消除各学院、学科之间的壁垒,加快健全有利于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发展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加大多渠道经费筹集工作力度,进一步优化学科建设资源的配置机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与效益,有效解决建设资金紧张的问题。
下一篇:135家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只有7家“绿度”水平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