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80后家长会给孩子选择国际学校?
由于“80后”家长受西方价值观影响比较大,大都会对自己接受的传统教育提出质疑,并在质疑中反思、发现不足。传统学校的学生太多,学校除了以班级为核心坚持集体主义之外,很难开展个性化的教学方式。但是国际学校不太一样,班级人数少,学业上与传统教育方向不同,能够做到尊重学生个体。
但是国际教育是一个极小众的道路,并不适合所有人。选择国际教育,可能就会失去了回归传统教育的机会,对于工薪家庭而言,风险更大。
家长们希望学校能够对孩子有个性化的关注和教导,但却发现这种需求成了传统教育中的奢侈品。年轻家长们对传统教育改革的需求更加强烈,当他们发现个人很难撼动教育体制时,有些家庭选择走了一条昂贵的道路。
不愿教育磨损孩子个性
现在的家长比较推崇国际教育,他们认为传统教育的竞争太激烈,实行的是丛林法则,如果要想获得老师关注,孩子只能成绩拔尖。
在传统学校,一个班往往会有四五十名学生,老师尽管非常负责,但毕竟精力有限,只能对成绩最好和最差的学生关注较多,所以处在中间阶层的孩子没有任何成就感。而国际学校一个班才十几个孩子,老师能注意到孩子发展的不同方面,孩子的心理健康一般不会有问题。
国际学校生源发生变化
现在国际学校生源构成的这几年的变化也十分明显,比如早些年兴起的赴港生子、赴美生子的家庭,最早的几批孩子已经到了上学年纪。他们持香港身份或者美国护照,多数会选择上国际学校。这也是很多家长感到奇怪的:不少只收外国籍的学校100%是中国脸儿,这主要是因为现在国际学校的生源构成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以往都是绝对富裕的家庭才会选择读国际学校,现在北京的国际学校一年学费平均得20万左右,最贵的一年花费要36万,读这种学校家庭一年收入至少得有五十万以上吧。可是近几年,有不少是真正的工薪阶层,以前真是不太多。有些家长,尤其是爸爸们根本不愿意让孩子去碰传统教育,即使一年拿出一大部分家庭收入给孩子交学费,也心甘情愿,有的家庭50%以上的年收入都拿来给孩子交学费了。
“80后”的家长们在成长过程中受西方价值观影响比较大,对自己从小接受的那套教育,很多人都在反思不足,有些极端的直接认为传统的教育体系在祸害人。不少年轻家长只要有点条件,就要给孩子接受国际教育。
中国家长的矛盾
其实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很矛盾的,现在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从小就给孩子发展各种特长,但是又怕孩子把这些特长当真的学习起来当成谋生的工具,觉得这样没有前途。
现在家长为了孩子学英语,真的是花了好多钱。一个暑假花几万给孩子补习英语,一点也不奇怪。但是就英文应用能力而言,在补习班学出来的,和在国际学校学出来的,还是很不一样。
这根本不是拿个什么等级证书就能衡量的东西,国际学校除了英文教学以外,最主要的是给予学生一种批判性的思维方式和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要是读国际学校就为学个英语,那才是买椟还珠呢。不是加几个老外讲讲英语课就算国际学校了,国际学校首选必须有真正的国际课程项目,IB为什么现在受中国知识阶层家庭的追捧?因为它是146个国家里几千所学校的孩子都同步在学的国际课程,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和企业都喜欢IB学生。
慎重选择国际学校
国际教育的课程项目是一个极小众的道路,并不适合所有人,这还要家长们仔细考量之后,选择最合适孩子的学校才行。衡量自己的孩子是否适合国际学校,既要考虑自家经济水平,也要了解到:读国际学校的孩子可能没有国内学籍,等于丧失了回归传统教育的机会。而且,国际学校并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一味实行宽松教育。可能吗?追求给孩子极致的自由您就在家学习,不管什么学校都是讲规矩的地方,国际学校很多方面的规矩比传统教育还要严格得多。
国际礼仪和自我约束力是从小学一年级就会开始抓的,师生平等的大氛围会有利于社交素养和自律感的建立。没有规矩和散漫无礼的小朋友,国际小学是肯定不会接受的,学习过程中确实无法融入的小朋友有可能中途被建议离开。国际学校和西方的大学一样,采取宽进严出的政策,淘汰率是很高的。
就算考上美国不错的大学,中国学生的淘汰率也不低,所以家长们其实也不要盲目推崇西式教育,西式教育到了中学和大学阶段,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严格的。所以在越来越多家长推崇国际教育的今天,家长们应该明白,西式教育并不等于完全的宽松,也不等于每个人都有很好的出路。
本文转载自《国际学校小指南》的博客,点击阅读原文。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合作单位,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实习编辑:李璇 责任编辑:朱紫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