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往事:我在美国当校长的那些日子
1982年,我在北京林业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获悉国家有选派公派留学生赴美留学的消息后,用尽一切可能条件发奋学习英语,在全国第一届GRE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1年后,我来到了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那个年代,怀揣国家补助的50美元踏入一个陌生的语言环境,于我而言,不仅有肩负使命的荣耀,也有探索新世界的忐忑不安。
初到美国的我,上专业课时几乎等同听天书。在那个年代,我完全没有机会接触到听说训练,几乎是靠背下整本词典才考了GRE高分。但是,上课需要语言互动交流,教授所讲的内容是针对母语为英语的学生的,不可能为我这个唯一的中国留学生而放慢节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我在只有50美元的情况下,果断花30美元买了一部录音机。在征得教授同意后,我给所有课程录了音。就这样,白天上课坐在第一排录音,晚上回到宿舍再反复听,坚持了一个学期后,总算可以听懂专业课的内容了。
完成好学习内容之后,我开始走出课堂,设法与他人交流。那一年,整个北卡地区中国留学生人数只有个位数,大学里仅有4名中国留学生,并且还都是学数学和物理专业的。我们平时生活上互相帮助,但在学术交流方面就只能逼着自己跟外国人多交流,只能讲英文。
跨过语言关之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当地社会有全面的认知和了解。为此,我参加了北卡州立大学专门为国际学生设置的一个“Host Family友谊家庭”项目,直到今天我依然非常感激那个友善的美国家庭。逢假日,他们常约我一起看球赛、野餐聚会, 我也会向他们介绍中国文化。通过与他们的交往,加深了我对美国人和美国文化的了解。
在美这些年,认识到文化的差异性和文明的多样性后,我下定决心同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牵头成立华人学人学者协会,凝聚中国文化的力量。在教学和管理工作压力很大的情况下,积极促进北卡中文学校的开设。因为我深知,要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必须从学习中文开始。要让海外华人传承东方文明古国的优良传统,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学说中国话、认识中国字。
很多人问我,华人教授如何获得学校管理岗位?最初,我没有想过自己能在美国大学担任行政领导,只是随着文化的交流和融入,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让我获益颇丰。美国大学的管理层每5年需要进行一次全方位测评和考核,要想持续获得全校师生的认可,需要付出巨大努力。
如何提升华人教授在美国大学管理层的比例?我认为首先要从勇于展示自身能力做起,主动承担公益服务性质的工作,让更多人了解自己的工作能力。第二,要多与同事沟通互动,主动融入美国文化,定期举办和参加午餐会,积极地让外界了解自己,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第三,不要担心同时肩负管理和科研教学工作会有压力,人都是在锻炼中成长的,如果一开始就回避压力,很可能错失良机。
华人教授在管理层有了自己的声音,才会更有利于这个群体的发展。当遇到文化差异而产生的问题和矛盾时,一定要主动沟通,直截了当地告诉对方:你这样评价我是不对的,伤害了我的感情,或者从理性角度给对方分析为什么不对。虽然我们的文化强调“隐忍”和“与人为善”,但如果被别人误解却不澄清,只会纵容对方的认知偏见。
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人吃苦耐劳、砥砺前行的精神正是这源头活水。我坚信,华人教授在全球知名大学晋升管理层后,更有利于扩大海外华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文化。
(作者系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副校长,瑞典农业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和北京林业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润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