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基金会须勇担社会责任
大学基金会是高校依法成立的面向海内外筹集资金,并通过资金的有效管理、保值增值、定向服务支持所在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20多年间,大学基金会从兴起到蓬勃发展,目前不仅在高等教育事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是社会慈善事业转型中的重要承载者。可以说,大学基金会肩负着为社会支持教育提供捐赠平台、促进学术与社会接轨、为大学提供物质经费保障的社会责任和传承公益精神、立德树人的新使命。
国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注入高等教育事业,协助政府完成高等教育这一关乎国家民族命运的公共事业,并为此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包括大学基金会在内的多元筹资办学举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个人向高等教育投入”;《中央级普通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鼓励中央部属高校扩大社会捐赠等。而按照2016年最新颁布的慈善法,大学基金会具有慈善组织的申请资格,为大学更加广泛地募集社会资源带来便利。
据统计,截至2018年10月,我国大学基金会总数已达502家。大学本身的声誉度、知名度与基金会所具有的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特质相结合所形成的强大公信力及信誉度,吸引了越来越多富有情怀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慈善家以及校友、爱心人士主动支持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这使大学基金会在整合大学校内资源,对接校外资源,促进校企合作、校友联络等方面得以发挥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资源的投入也由政府投入为主转向政府、社会多元投入。发挥大学学术优势,引领大学方向也是大学基金会的重要社会职责之一。社会青睐那些凸显教育目标和大学特性的捐赠项目。2006年斯坦福大学启动了为期5年、筹款目标为43亿美元的筹款运动“斯坦福挑战计划”,计划通过开展创新性的科学研究解决人类健康、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核心支持等。这项计划最终筹集资金62亿美元,远超预期,很难说与项目所凸显的“大学”特性及社会贡献度无关。
此外,大学基金会还担当着缓解国家财政压力的社会责任。当前,高校对国家财政资金依赖程度还较高。教育经费年鉴统计显示,2013年至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总投入中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平均在60%以上,社会捐赠占比仅约为0.5%。据了解,美国部分公办州立大学财政拨款占比已由原来的约50%逐步下降至目前的10%左右。其中捐赠贡献率占比已达30%左右,极大减少了大学对财政资金的依赖,资金多元化办学特征日益明显。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筹资格局尚未形成,社会捐赠资金贡献率较低,作为社会力量支持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捐赠的支撑作用尚不明显。高校有必要立足国情,不断拓宽筹资渠道,积极吸引社会捐赠,扩大社会合作,健全社会支持长效机制,多渠道汇聚资源。
培养大学生公益精神不仅有利于培养其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提高大学生的利他意识与公益情怀,更利于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全员思政、全方位思政的重要抓手。大学基金会承担着弘扬公益精神、传递公益理念,培养公益习惯,提升社会整体公益文化水平的使命。发展越是壮大,社会各界越是关注,大学基金会就越是要勇担社会责任,不辱时代使命。扎根中国大地,不断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中国大学基金会才能真正服务于中国高校,切实为国家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作者系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