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学育儿:该如何点醒那些“为你好”的父
(原标题:看电影学育儿| 该如何点醒那些“为你好”的父母们)
这世上有许多父母是很爱孩子的,他们按照好父母的要求为孩子倾其所有,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可谓煞费苦心,可是最终却在亲子关系上跌跟头。我们将定期从优秀影片中寻找解读亲子关系密码的钥匙,本期电影《狗十三》,看导演如何用李玩的弟弟昭昭的故事呈现这一亲子困局。
影片《狗十三》讲述了成长之痛,导演提出了一个问题:这份痛是值得的吗?
“父母永远在等孩子的感恩,孩子永远在等父母的道歉。”说到父母和孩子的恩怨,网友们可谓金句迭出。去年年底的一部影片《狗十三》也同样引发了这种争论。成年了的“孩子”们为剧中李玩的成长心痛,为父母的敷衍和不尊重生气,而不少为人父母者觉得李玩的父母已经足够尽责了,为什么看不见他们的付出,没有人为这些父母说话?还有人总结李玩的悲伤,真正的原因是父亲和爷奶都更爱同父异母的小弟弟昭昭,要是父亲能拿出爱护昭昭的态度,李玩可能成长得会更顺利。
真的是这样吗?影片对于昭昭的拍摄颇有深意。从拿撑衣杆打伤奶奶,到被送去溜冰场上早教课,短短几个镜头,暗示了他注定将成为另一个李玩——哪怕有全家人的宠爱,同样会在爱和恨的拉锯中孤独成长。
大家都宠爱这个小男孩,哪怕他拿撑衣杆打人,也只是夸他厉害。
昭昭2岁,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他拿着撑衣杆打人,扮演无所不能的英雄。大家都宠溺地看着昭昭,没有人提醒他,撑衣杆会伤人。结果,他把奶奶的额头打出了血,吓得大哭起来。妈妈说,做错事不准哭;奶奶说,昭昭有力气;爸爸说,没人怪你;姐姐不平,昭昭应该道歉。妈妈这么说,是为了维护和奶奶的婆媳关系;奶奶爱孙心切,又因为孙子是男孩而骄傲;爸爸从昭昭的哭中看到了脆弱的自己;姐姐想到自己做了错事得道歉,太不公平。每一个人都从昭昭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地看见昭昭,这个大哭的2岁小男孩此时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想法,需要大人什么样的抚慰和反馈?
昭昭把奶奶打出血了,吓得直哭。妈妈要息事宁人,吼他:不准哭!原来做错事的孩子没有哭的权利。
或许他迷惑为什么做英雄会伤到别人?或许他不明白为什么姐姐不喜欢自己?或许他被人的脆弱吓到了?或许他困惑为什么做错事不需要承担责任?没有人告诉他现实发生了什么,没有人看见他在一场流血事件中的困惑和恐惧。
小小的他被当成了大孩子一样训练。他希望教练扶他一把,教练觉得这正是训练的机会。
镜头转到了昭昭在溜冰场上早教课。被教练放手后的昭昭几次三番要摔倒,他慌张地带着哭音:我不会溜冰,你带着我溜。他对溜冰还没有信心,无助又恐惧地伸出手想要拉教练,可教练总是灵活地逃脱。大人们坐在台上观看这一幕,没有人提出异议,大家都觉得应该狠一狠心,都是这么学会的。
没有人问问昭昭:你喜欢这样的学习方式吗?你希望怎样掌握这门技巧?没有人告诉昭昭:我看见你很害怕,我愿意在你怕的时候拉住你的手,等到你不害怕时放开你的手。
小男孩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要,可是最终他知道这是无用的。
此时,2岁的昭昭对应着13岁的李玩,虽然环境不一样,在父母心中的位置不一样,父母的要求不一样,但是他们同样在恐惧、困惑、无助、压抑和深深的孤独中学着成长。
一切都是“为你好”,好什么呢?父母是好父母,孩子是好孩子。只是,孩子需要得到指导的时候,得不到指导;孩子需要得到安慰的时候,得不到安慰而已。
可是,我们又该如何责怪这些充满责任和爱心的父母呢?他们就是这样长大的啊!
责任编辑:潘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