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堂让学生和农业“心手相牵”
在广西合浦县石湾镇,100亩连片种植的“桂芋2号”香芋迎来丰收,为附近村民增收125万元。华南农业大学毕业生欧盛邦功不可没。
欧盛邦返乡创业,创立金草帽农业有限公司,不但帮老乡们引来了“桂芋2号”等新的适种作物,还利用本科所学知识,指导当地农民提升耕地肥力。
近年来,华南农大坚持以本为本,对症下药,高标准地推进本科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大力开展实践育人、科研育人,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为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所有资源优先保障本科教育教学
借助广东中山白石猪场的全视角摄像头,华南农大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张哲将公猪性能测定等场景,实时展现给学生。学生身在课堂,就能对猪场技术人员的操作示范一目了然。
华南农大坚持资金等资源优先保障本科教育教学,让本科教育插上现代信息技术的翅膀。该校已投入650万元专项经费,分别立项建设6个、16个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学项目,并获批两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两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科院院士、华南农大生科院教授刘耀光一直坚持给本科生开设学科前沿专题讲座,并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不管名气有多大、荣誉有多高,老师始终是第一身份,给本科生上课是第一职责。”华南农大党委书记李大胜说,学校坚持所有教授必须给本科生上课的优良传统,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也从不例外。
为引导广大教师乐教善教,华南农大专门设置了教学型教师系列。“学校为专注本科教学的老师设立了职称评审‘专车’,我们凭本科教学业绩,也可以乘上‘职称晋升快车’。”华南农大教师严晓蓉在10多个学期的本科评教结果中,均排名本单位前10%。2018年,她获评教学型副教授。
“我们不能让坚守本科教学一线的教师吃亏,要让他们在领奖台上感受到为人师的荣耀。”华南农大校长刘雅红说,学校不仅出台一系列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举措,还大力开展本科课堂教学十佳教师评选等活动。近两年,该校评选出20名本科课堂教学十佳教师、40名教学优秀青年教师,最高每人奖励5万元。
师生在“三农”广阔天地练就真本领
“读博时经常待在实验室,只是偶尔到企业采集样品。深入企业后发现,自己在实操技能方面有些眼高手低。”在广东温氏种猪科技有限公司清远分公司清远二区猪场实践3个月后,华南农大青年教师洪林君不但能向学生讲明白养猪生产的理论知识,还能示范相关技能。
“新入职教师要先到行业企业一线,了解、熟悉农业发展新动态、新技术,逐渐锻炼成双师型教师。这样,他们才能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共同发扬爱农知农为农的优良传统。”李大胜说,学校通过教授领一个团队、联一个企业、兴一个产业、富一方农民等做法,引导中青年教师到温氏集团等企业挂职锻炼,持续充电。
近年来,华南农大引导教师率先垂范,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广大教师带领学生,在“三农”广阔天地里实践学习,练就真功夫。
“教师不但通过案例教学等方式向学生讲理论,还要带学生下村头、下田头、入屋头,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强化学生的‘三农’情怀。”该校副校长廖明介绍,学校要求农林专业实践教学比例不低于总学分的30%。
科研和育人跳好“双人舞”
大一时,华南农大2016级动物科学专业学生陈家辉就积极争取,进入校内的农业部鸡遗传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他发现,矮脚杏花鸡腹脂沉积过多,降低了饲料利用率。在导师罗文的指导下,他深入研究,在提升饲料利用率方面有了独创成果,接连发表了3篇SCI论文。
“学校将科研平台、项目等科研资源引入到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本科人才培养,培育学生发现问题、动手创新等核心素养。”刘雅红说,学校大力开展科研育人工作,近百个省部级以上实验室均向本科生全面开放。
该校教务处处长张永亮介绍,学校面向本科生,组织跟一名教授、进一个实验室、搞一项研究等科研常规训练活动。学校还以赛促创,专门搭建科研竞技比拼活动体系,引导本科生了解“三农”产业发展需求,破解技术难关。近年来,该校各级各类实验室共向学生开放1465.14万人时数。仅2014至2016年,农业类本科学生就参与了118项科研项目,48.3%的大四学生在实验室完成了毕业论文(设计)。
华南农大本科人才培养硕果累累。近两年,该校获批3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8年,该校荣获3项国家级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成为全国农林院校和广东高校中唯一在当年教学奖评选中夺得一等奖的高校。(刘盾 郭灼 黎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