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门小队》作者谈探索精神:呵护孩子好奇心
原标题:《奇门小队》作者谈探索精神:呵护孩子好奇心 鼓励孩子实践起来
“海风徐徐,明月当空,又是一个宁静的夜晚。月色投射在墨一般的海面上,又被涟漪分散成一个个光点。不一会儿,海面出现了波浪,一个连着一个向岸边涌来,发出“哗 ——哗——”的声响,似乎在诉说着什么……”
来自北京的小朋友刘冉被科幻小说《奇门小队》深深吸引,读着书里的故事,仿佛置身于神秘的海洋之中,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叶老师,您什么时候出第三部啊!最后他们找到神秘包裹了吗?接下来的他们还会继续探险吗?”上3年级的魏紫萱连珠炮般地发问。
青少年科幻小说——《奇门小队》系列图书仅仅上市月余就已经被许多家长和小朋友们pick了!并强势打call。
《奇门小队》系列图书的作者,新锐少儿科幻作家叶知微。未来网记者 赛孟琦 摄
《奇门小队》系列图书的作者,新锐少儿科幻作家叶知微看到小读者们观后感则表示十分欣慰。叶知微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为青少年们提供一些创新思路,让他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更能放眼未来、充满活力。”
想为孩子们打造中国版的哈利波特
记者了解到,《奇门小队》系列图书分《奇门小队:深海绝地的秘密》、《奇门小队:世界尽头的召唤》上下两册,围绕寻找夏宇阳和夏辰星兄妹两人失联的父亲以及查明事情背后真相的情节展开。
《奇门小队:深海绝地的秘密》、《奇门小队:世界尽头的召唤》上下两册
该系列图书由知名作家叶知微创作,她是中国科普作协会员、教育学硕士、资深科技教育工作者,前中央台记者、主持人,曾被人民日报、《焦点访谈》等多家媒体报道,着作文章刊登在国内外多家期刊,研究成果入选国家级学科大会。
谈及写作初衷,叶知微向未来网记者表示,“从小我就喜欢读书,手捧着喜欢的书,我常常会忘记时间、废寝忘食。在书籍的世界里,我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尽情在古今中外、悲欢离合中遨游。而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是《哈利波特》,所以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写一个中国版的《哈利波特》。”
《奇门小队》系列图书的作者,新锐少儿科幻作家叶知微。未来网记者 赛孟琦 摄
“从小就喜欢写东西。”从最开始在报纸上写‘豆腐块’,到在文学网站、文学比赛中崭露头角,再到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专题研究,在省级期刊和国外杂志多次发表论文,还参与了舞台剧剧本创作。叶知微说,“十几年来,文学创作的种子在我心里渐渐萌芽,我的‘表达欲’越来越强烈。”
走上工作岗位后,叶知微接触了许多青少年,“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与好奇让我赞叹不已,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实践精神给予了我最初的想法——为什么不写一套以孩子为主人公的科幻冒险小说呢?”
呵护孩子好奇心 探索精神是一个终身命题
书中设定的时间背景是十年后,发生的地点更是遍布全球:从中国到赤道岛国再到极地地区……小伙伴们组成奇门小队,齐心协力破解线索,利用假期开始探险之旅。从“海神的诅咒”、暗藏危机的岛屿、险象迭生的深海绝地到最后密谋颠覆世界的机器人小镇,他们用智慧与勇气战胜重重困难、找到最后的真相。
“我希望通过这套书让孩子们立足自身、放眼世界,提供给他们一些多元的思路,开阔他们的视野。我相信,书里的故事能够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对未知的憧憬,让他们敢于、乐于直面挑战。”叶知微向未来网记者表示。
青少年科幻文学对于在孩子中普及科学知识、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相比于课堂上枯燥乏味的知识教育,这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将科普与小说相结合,利用故事情节的起伏曲折来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潜移默化地传授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普及不仅有利于未来社会的发展,更有利于开阔孩子的眼界、促进孩子全方面成长。“脚踏实地”的时候不要忘记,毕竟,现在的我们还需要去“仰望星空”。
叶知微向未来网记者表示,好奇精神是科学进步、人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有趣的是,通常这种精神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消退。“所以我希望我的作品可以成为‘一粒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播下好奇的种子、科学的种子、希望的种子,让孩子们可以发现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用现在很俗的一个形容就是‘诗和远方’,我觉得青少年也需要属于他们的‘诗和远方’,希望我的作品可以成为他们抬头仰望星空、畅想未来的助力。”
奇门小队是一个集体,从无到有,不断磨合,甚至最后面临关乎人类命运的抉择,这就是成长。“都说‘Z时代’已经来临,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够传递符合当代青少年的‘正能量’,让他们通过四个主人公的选择,去思考个人与集体与社会与人类的关系,从更广阔的视角去考虑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叶知微表示,她更希望向青少年传递“大我”精神,希望青少年们可以在保留个性、追求差异的同时,学会团队合作,学会取舍,学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最后,叶知微表示,书中的人物设定和情节走向其实暗含了她对于科技文明和未来社会的思考:随着科技进步,人类似乎逐渐走向“无所不能”的阶段,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如何防范野心家的出现,如何看待人工智能与机器文明、甚至与机器人和平相处?科技的进步固然令人欣喜,可若是人类没有把握好自身定位、没有做好准备,那么科技的发展便是双刃剑。
“和而不同”是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今天看来仍历久弥新、熠熠生辉。作为本书作者,叶知微认为,不仅是人与人之间“求同存异”的相处模式,更是希望为科技文明、社会发展提供中华“和”文化的智慧。
叶知微希望青少年们可以回溯中华传统文化中“和而不同”的精神,认真思考人与人工智能的关系,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因为这就是他们将要面对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未来!(记者 张冰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