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如何把握新的发展机遇
最近几年,中等职业教育不断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甚至有声音说,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到了“办与不办”方向性选择的关键节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育大国工匠的制度环境不断优化,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保持普职比大体相当成为困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问题。中等职业教育在国家需求与百姓选择的矛盾中、在“应然”重要与“实然”次要的夹缝中求生存,频遇尴尬。如何看待,如何破解?笔者认为,老百姓不是不需要中等职业教育,而是需要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因此,问题不在于办与不办,而在于如何办好。
怎么看——
症结是国家需求与百姓选择间出现矛盾,实质是中等职业教育供需错位
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国家需求与百姓选择间出现矛盾,是满足国家需求,以政府强制力量稳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保持高中阶段普职比例大体相当,还是遵循百姓意愿,对中等职业教育进行“市场化”选择,是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
从国家需求看,中等职业教育对强国建设、产业升级、社会公平不可或缺。
第一,强国建设需要合理的人力资本结构。支撑强国建设,人才总量是基础,人才质量是保障,人才结构是关键。一方面,我们需要研究型科技创新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供给主体,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根基。在强国建设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性地位不可动摇。
第二,产业升级需要科学的人才技能层次。在以创新和技术革命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发展升级的过程中,既需要核心技术、关键技术的研发,也需要技术成果的有效转化。产业有层级,技术技能有层次,其对应的教育需求也应是结构与层次并存的教育。即使在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新技术领域,大量仪器设备的操作、维护、检修等工作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也产生了巨大需求。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在产业转型升级、动能转换和成果转化过程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三,社会公平需要平等的人生出彩机会。教育不仅要服务国家战略,服务产业经济,更要关注人的发展,从人的成长规律出发,发挥其潜能,为不同智力类型的学生提供多元选择的机会,增强其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引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给每个人以人生出彩的机会。中等职业教育为具有更多形象思维智力类型和特征的学习者奠定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基础,提供个体多方向发展的机会和能力,这在应用型人才的系统培养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对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也是至关重要的。
从百姓选择看,中等职业教育无法满足“上好学”的需要。
伴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反映在教育领域,百姓对教育的需求也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何谓“上好学”?文化上,我国社会长期缺乏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文化土壤,无论是在高等教育还是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录取过程中,职业教育的录取批次都排在普通教育之后,形成职业教育低普通教育一等的制度文化。观念上,百姓缺乏根据孩子的职业性向、素质结构、智力类型科学进行职业和人生规划的理念与意识,就读普通高中,升入普通高校,是家长为孩子规划的好的“前途”且是唯一出路。与此同时,一些中职学校办学质量确实与百姓的期待有不小差距,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并不被定义在“好学校”的范围之内,由此形成百姓不需要中等职业教育的表象。
怎么办——
从供给侧革新突破,化解国家需求与百姓选择不匹配的矛盾
破解中等职业教育供需不匹配难题,需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质量和供给结构对百姓需求的适应性。当前重点需要处理好四对关系,深化四个理念。
第一,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办与不办中等职业教育,关乎整个国家产业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人才结构、教育结构的问题,因此,须站在全局谋局部,立足国家需求和百姓期待,加强中等职业教育顶层设计。
第二,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是没有得到社会的足够认同,如果因此就贸然取消中等职业教育,对国家产业经济和长远发展带来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和挽回的。对学生个体而言,最终只能带来人才培养成本的无限增加乃至人才的浪费。因此,须站在国家发展和人全面成才的长远规划上,提供合理的教育结构、充足的教育机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制度设计。
第三,处理好制度和观念的关系。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教育配套制度建设,加快建立职业技能资格框架,完善并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在制度层面切实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和文化观念引导,逐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第四,处理好刚性与弹性的关系。在保持中等职业教育基础性地位的总体方针原则下,坚持统筹规划和因地制宜相结合,给予地方政府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自主权。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产业层次结构、区域人才需求状况和吸纳就业人口能力等多种因素,因地制宜探索普通高中阶段教育在办学体制、学校布局、办学模式、学制形式、学校类型、学校特色等方面的多样化发展形态,支持地方政府探索建设普职融通体系和中高职一体化、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等丰富形态,发展适合本地区需求的中等职业教育。
与此同时,深化四个理念,以全面提升供给质量为抓手,办好与国家需求和百姓期待相匹配的高质量中等职业教育。
第一,深化终身教育理念,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中等职业教育要走出学历教育定位,深化终身教育理念,转向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学历教育与能力教育并举。一方面继续做好学历教育;另一方面做强做大职业技能培训,将对适龄青少年开展学历教育、中小学生职业技能体验课(拓展课)、社会各类有转岗、再岗和继续教育需求的技能培训和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残疾人等专门群体的技能培训纳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定位和办学功能。
第二,深化产教融合理念,紧密服务区域经济。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专业结构、人才素质、技能水平等多方面的匹配适应,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第三,深化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服务可持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一方面要以专业集群建设和课程模块整合为抓手,提高学生基于产业链或产业集群的多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另一方面,将支撑学生发展、适应时代需求的关键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深入到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以满足复合型技能培养和适应性能力养成的需要,为学生得到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深化质量特色理念,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中等职业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单一要素驱动已无法破解改革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要实现优质特色发展,须增强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以深化内涵建设为抓手,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职业学校、学生、家长等多主体,从制度、政策、机制、文化、观念等多角度,从专业、课程、师资、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信息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学校文化建设等多要素,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全要素生产率,以此打造教育发展新高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