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留学 如何让留学生尽快度过适应期
最近热播的一部电视剧《小欢喜》,讲的是中国家庭几代人都在为孩子的高考奔忙焦虑的故事。这种注重教育的传统使得国内学生肩上的学业压力非常大。即便他们之中有人选择出国留学,依然要面临不同的文化和教育理念带来的各种压力。
我曾经在中国和日本的大学从事教学和教育研究。2001年,全家移民加拿大,当时女儿读七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一。在帮助女儿适应加拿大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同时,从事教育研究的我自然把目光投到了加拿大的教育领域,注意到了新移民孩子在适应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我一直希望能在实践中帮助新移民孩子和留学生去克服和解决它们,同时能激发他们自身潜力,不断取得进步,并最终考上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实现他们在加拿大的梦想。
那么什么是留学生的适应期综合症呢?要说明这个问题,先需要了解留学生有哪些特点。一般来说,留学生都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他们在国内都有一定的教育基础,这既是他们的优势,在某种程度上又是他们的劣势。第二,留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时期。很多家长和老师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发现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反叛。但青春期是孩子成长的一个必然阶段,没有这个反叛期,孩子就不会独立成长。但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处在一个还不够成熟的,不断变化的时期,所以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会出现很多问题。第三,他们面临升学的选择和压力。
留学生来加拿大后,首先遇到的困难是语言不通。他们中很多人在国内虽然学了很多英语,但因为国内语言学习不太注重应用和交流,所以来到加拿大仍然可能听不懂。第二个遇到的问题就是缺少朋友。由于语言不通跟外国朋友交往有很多困难,而与其他中国孩子交流,也需要经过一个熟悉的过程。由于缺少朋友,他们遇到的困难和一些心理上的苦楚没有地方可以诉说。
我曾经收到过一个小留学生给我发过来的邮件,他告诉我说,他通过中介被介绍到一个离大都市比较远的地区,由于语言的不通,遇到困难时他没有办法得到帮助,而且他也不敢把自己的这些困难告诉家长,因为他知道家长对他的出国留学有很大的期待。事实上,遭遇过类似困境的留学生不是少数。如果他们没有获得相应的帮助,很可能会对顺利完成学业造成障碍。
留学生遇到的困难还有一种是因为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不同造成的。由于亚洲的教育都是应试教育为主,大家放学后可能都会去参加一个补习班,大量刷题等等,但加拿大的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分数并不是唯一的考核条件。
我曾遇见过一个来自北京的学生。有一次一位老师布置完作业后,他问老师有没有标准答案。老师说没有,答案需要自己在网上去搜索调查,然后做出自己的分析总结。一个星期以后,这位同学交了白卷。老师和我都非常吃惊,于是我找他谈话。他解释说,刚开始他确实有很多想法,但是当他查到很多资料,发现针对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好像很有道理,但他不知道哪一个是正确的答案。所以,他觉得与其胡思乱想,倒不如诚实一点交个白卷。
可能大家听到这个故事觉得是一个笑话,其实这是真实的,这样的留学生还有很多。由于他们在国内长期接受的是应试教育而忽视了独立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到了加拿大的教育环境就无所适从了。因为这儿的老师鼓励学生自己思考,提出独立的见解,即使观点可能不全面,可能不正确,只要有自己的道理,那么老师也会予以鼓励。
除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加拿大的教育还注重团队合作的意识。比如老师给大家布置一个题目,让同学们分成小组来完成。常常在这个时候中国学生的弱点就出现了,他们经常不知道该如何分配协调任务。
比如我的一个学生,当老师分配了小组任务以后,他觉得小组其他成员不能干,于是他一个人把三个人的任务都承担了。到了最后汇报演讲的时候,他让另外两个组员负责一小部分,自己则负责大部分。但是没料到在演讲的时候,两个老外同学演讲得非常风趣,而他由于紧张,再加上他承担的的部分比较多,演讲效果并不好,结果导致三人小组里他的分数最低。
所以这个留学生心里非常不爽,他向老师表达了不满,为什么我做了大部分工作,分数却最低,而其他组员只是上台演讲,分数却比我高?老师告诉他,小组作业必须是小组成员一起完成,你帮着大家做了这么多,这并不是你的优点。正确的做法是你应该帮助大家,让大家共同完成。而且由于你最后的演讲效果并不好,所以你的分数比别人还低。这是由于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不同,导致学业上会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留学生有留学生的问题,他们的家长同样也会面临很多问题。在这方面,家长们通常出现三大教育误区,第一,留学生来到加拿大,家长对他们抱着过高的期待。第二,家长教育过度。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学习,还要在课外进行补习。不仅要补数理化,还要学习各种才艺等等。家长们没有考虑过孩子是否适合和感兴趣,都要求他们去接受培训,这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最后,家长对孩子的诉求,不能够充分理解。很多留学生来到加拿大后,当学习遇到问题,生活遇到困难,他们会和家长抱怨,而家长往往不能够充分理解。因为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来到加拿大后遇到的困难,远远比家长想像得要多。表面上看着孩子嘻嘻哈哈,好像没有什么问题,其实很多孩子的内心非常不适应来自陌生文化的冲突。
比如他们在学校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虽然加拿大学校有辅导员,但是它不像中国每个班级有班主任,留学生由于语言的问题,他们没法找到老师去反映沟通,好不容易安排到老师,但老师对中国孩子遇到的问题,由于文化上的理解有差异。所以他不能就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和困惑给予正确的帮助。比如我曾有一个学生,某次的作文被老师判为零分。这位学生很着急伤心,他找到我说,他并不是故意要抄袭,是因为语言不行,所以在网上去找了一些文章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可能在国内,学生的这种做法不会被认为抄袭,但在国外,这种做法就会被认为抄袭。所以,本地老师其实很难真正理解留学生遇到的问题。
以上种种因素,使得留学生的学习处在一种被动局面,这主要表现在学生感到不是自己要学习,而是被家长逼着学习,好像是为家长学习,为家长而留学。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力没有被激发,学生被学习牵着鼻子走,处于一种被动挨打的局面。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留学生适应期的教育,我认为家长应该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第一,充分理解孩子。第二,树立孩子的自信心。第三,制定贴切的教育目标,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潜能,第四,给孩子适当的教育指导和帮助,最后及时鼓励和肯定孩子的微小进步。
需要指出的是第三点,由于来加拿大以后所有的课程选择都是由学生自由选择,所以制定一个贴切的教育目标,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因为教育目标能激发受教育者的学习动机和内在的学习能力。这种目标教育强调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与参与。举例来说,假如孩子说要考哈佛大学,这其实不叫教育目标,说好听点是教育理想,说不好听是一种妄想。真正的教育目标是要把目标分解到不同的阶段和采取不同的步骤。最好是把教育目标分解到每一学期甚至每一个月的每一天。
当这种教育目标被分解成不同时期的指导目标后,孩子不会妄想去哈佛大学,而是开始认真考虑怎么样完成今天和明天的目标。如果他能完成今天和明天的这些目标,他就离哈佛越来越近。如果没有这种目标的分解,孩子会出现懈怠状态 ,甚至不知道要怎么完成眼前的任务,只能是被动的让家长和老师催着往前走,一旦来到加拿大以后,在自由选择科目的情形下,孩子往往就没有了动力,没有了方向。
所以家长应把目标教育作为一种引导,让孩子有一个方向,给孩子一种鼓励,同时也能够把这种目标作为一种计划,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的向前走,不断根据目标实施的情况给予反馈帮助和调整,从而使得他们能够不断地向自己的理想目标前进。此外还要注意的是,要制定确实可行的目标,这相当于让孩子最好跳起来能够得着。太低的目标孩子会变得懒散,太高和不切实际的目标则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
目标教育以加拿大的选课为例,加拿大学生从九年级就开始要选课,不同大学的专业会要求不同的高中课程。很多同学很盲目,他不知道该怎么选。因为他们在国内从来都是老师主导的课程选择,很多学生则是从来没考虑过大学将来学什么专业,而选课又跟大学选专业有什么联系。我曾问过家长和孩子,未来学什么专业和大学,很多人都回答不出来。
而目标教育中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当孩子九年级开始选课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将来报考大学的专业和大学的具体要求来制定计划。加拿大的九年级和十年级的学习倾向评估,将从三个方面来考查孩子,一个是孩子的性格特征。第二是孩子的潜在能力。第三是孩子的价值倾向。如果这三个方面的综合指向某一个大学的学习领域及专业,那么这个孩子未来可能在这个专业方向上会更适应。这种评估,能够帮助孩子客观分析自己的长项和短处,通过对自己的长项和短处的了解形成客观认识,扬长避短,确定自己的专业目标,进而通过专业目标确定自己的大学目标,再按照大学的目标和要求制定教育的规划。
有些家长和学生来到加拿大后,由于语言的问题面临着很多学习上的困难,所以他们着急找老师辅导。我常常告诉他们与其这样病急乱投医,不如制定不同时期的目标和重点。比如说孩子数学不好,可能不是因为数学不好,而是因为英语不好,不如先解决英语的问题,再解决数学问题。这样孩子学习起来就容易建立信心,学习也比较有效率。
在制定教育规划的同时,家长还要充分了解加拿大的课程体系。如安省高中教育总共30个学分,18个必修课和12个选修课。如果没有好好了解选课方法和体系,一开始选错了方向,又不及时调整,最终有可能无法进入大学学习。还有的孩子选择了很多课以后到了12年级要申请大学的时候,忽然发现大学要求的课还没选。为避免出现这些情形,了解加拿大的课程体系和最终的大学目标去安排课程非常重要。
最后,对于中国留学生来说,留学生活需要一个适应期。如何平稳度过适应期,对许多留学生来说的确是一种考验,但这时所得到的历练,对留学生活乃至人生的成长都非常重要和有意义,希望每位留学生都能平稳度过适应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加申汇”,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
责任编辑:润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