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外务省亚洲一局局长:半岛局势“一触即发” 朝鲜绝不乞求和
2017-11-17 17:34 来源:聚汇学 动画片 原标题:动画片《小猪佩奇》引争议 真的“有毒”还是“过度焦虑” 近日,一则网帖引发热议,发帖者称,宝宝沉迷动画片《小猪佩奇》,常模仿其中的小猪跳床、跳沙发、跳泥坑、跳水坑,还天天学猪叫。一时间,围绕“《小猪佩奇》上家长‘黑名单’”的争论甚嚣尘上。 一些支持观点直呼动画片“有毒”:孩子常沉迷于动画片情节,模仿角色行为,看到相关玩具就“走不动路”。 动画片《小猪佩奇》引争议 十月 摄 另一种观点表示类似于《小猪佩奇》这样的动画片“三观正”,孩子从中学会礼貌、语言能力也得到提升,况且“为什么不能学猪叫呢?” 《小猪佩奇》是一部英国学前教育电视动画片,围绕主人公小猪佩奇与家人的愉快经历展开。2004年《小猪佩奇》首播后,立即风靡全球。 动画片《小猪佩奇 》引争议 十月 摄 该片被优酷引进国内以来,也引发超高点击率,优酷少儿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优酷少儿后台数据中,无论是移动端,手机还是客厅大屏上,《小猪佩奇》都是点播率最高的动画片之一,目前,优酷已经独家引进了该片的第五季。 当下,围绕这部动画片产生的激烈讨论不断扩展,“动画片在孩子成长中扮演什么角色?”“家长应该以何种心态对待动画片?”“小朋友看动画片应该得到何种引导?”等等问题汹涌而来。有网友甚至就此展开对中国儿童动画市场的分析,认为家长将该片列入黑名单这一热点更多显示出国内儿童教育理念的不足。 动画片《小猪佩奇》引争议 十月 摄 对此,北京曼陀海斯心理咨询中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蒙琳徽16日在京接受本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可以看动画片的一岁半以上的孩子而言,“主观性感受和认知占据他们头脑的大部分,而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又是梦幻式的,这一时期的孩子通过游戏来处理自己的主观体验。进一步说,他们是通过整合自己的体验来与这个世界建立关系的。动画片其实是一种视觉上的游戏,小孩子会把自己代入到动画片当中,想象自己是当中的某个角色,再从角色的视角去理解现实世界。” 她指出,有关《小猪佩奇》的争论,正是由于在儿童参与动画片“游戏”,整合自己的体验时,一些比较焦虑的家长会刻意避免让孩子体验一些不好的感受,或者说去引导孩子去体验所谓“好的”“正能量的”感受,这反倒可能适得其反,欲盖弥彰,传递给孩子一种回避和粉饰的态度。 对于家长担心的“孩子的整合倾向出问题”,蒙琳徽说:“只要是人,就会有这种走向成熟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天生的。这个倾向不能被打断,家长打断会对孩子造成一些心理问题。其实孩子在玩游戏时候的节奏和节律和大人是非常不一样的,那我们频繁打断他的节奏时,首先就会破坏他注意力的发展。” 对于这种“打断”,蒙琳徽特别强调,“这往往是由父母自己内心对事物赋予极端意义所产生的焦虑驱使的,比起某些看起来非正能量的东西,更影响孩子的恰恰是父母的态度,因为孩子这个时候是被父母的焦虑和担忧吸引过去了,影响他们的已经不是这个东西本身了,父母的焦虑和害怕会更快速的传递给孩子,其影响是,孩子可能会为了安抚父母而顺从听话,以至牺牲掉自己的自发性和自主性。” 对于动画片的选择,蒙琳徽认为,父母应当对动画片进行筛选,但筛选之后,其实不必再对其中的个别内容过于焦虑,过于想要干扰孩子的喜恶判断。她强调,“父母可以给小孩子一个范畴,而不必要求他们看哪部动画片。”对于父母而言,成为“观察者、等待者”,就足以能够“给宝宝提供一个能够促进成熟发展的环境。” 动画片《小猪佩奇》引争议 十月 摄 具体到《小猪佩奇》最引发争议的“孩子学猪叫”问题,蒙琳徽认为,“对于孩子来说,这就是‘一个游戏’。当观察这个孩子学猪叫的时候,你会发现他是非常有活力并且兴奋的。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体验,而且不同的孩子‘学猪叫’,他们的体验都不一样,你能观察到不同孩子学猪叫的动作、声音、神态都是不一样的。在这个身体和心理一同体验的过程当中,他们会去整合自己的感受。包括跳泥坑也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更像是一个创造性的玩法,只要孩子们在体验的过程当中没有生命危险,父母给予的宽容度应该更大,让孩子去体验这种我们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我们做一个观察者就好了。” 对于父母的焦虑,蒙琳徽表示非常理解,“能够承受住自己的焦虑,处在等待的位置非常不容易的,但这非常重要,其实孩子也在教大人学会等待和有耐心。” 蒙琳徽笑言,其实《小猪佩奇》中就有很好的范例,即使是孩子们喜欢跳泥坑,猪爸猪妈们也不会阻止,而是告诉他们,应该穿着雨靴跳,“父母在允许孩子进行创造性体验的同时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边界:鼓励探索,同时也要注意安全,要有安全性的准备。” 至于动画片教育作用的大小,蒙琳徽直言,“教育不能依赖于动画片,家庭环境的养育、父母的关系和自身表现,对于孩子的成长的影响是最大的。” 责任编辑:
下一篇:没有了